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科研动态

明亮光线为啥会加速老化?

181407208795.jpg

昼夜节律是一大深深植根于几乎所有物种的生物学现象。如今,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,现代社会中所使用的人工照明器具可大大扰乱昼夜节律,很可能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。流行病学分析发现:倒班工人易患有乳腺癌、代谢综合征和骨质疏松;夜间暴露于强光的人更容易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等。但你可知道,这些昼夜混淆的坏习惯,在生物学层面上是如何加剧你的衰老速度的吗?

为了深度调查研究昼夜节律扰乱与疾病、衰老之间的关系,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(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)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以小鼠为对象的相关性试验。研究发现,长时间暴露于明亮光线可导致小鼠的过早老化,严重破坏其生物钟系统,造成相对持续性的健康问题。这些新发现于近期发表于知名科学期刊《Current Biology》上。

具体实验设计是这样的:研究人员把实验小鼠连续暴露在光照下长达24周之久,并测量了几个主要的健康参数。通过长时间的神经活性记录,他们发现24周长的光照降低了视交叉上核的正常节律。哺乳动物下丘脑部位的视交叉上核是昼夜节律最主要的起搏器,控制着机体的生理和行为的常规节律。

引人注目的是,长时间的光照还削弱了实验小鼠的骨骼肌功能——它们前肢的掌握力变弱、可悬挂物品的持续时间缩短等等。同时,小鼠的骨密度下降,并诱导了炎症反应。

似乎值得庆幸的是,若将小鼠放回到标准昼夜循环的环境里面后,视交叉上核神经元就可迅速恢复到正常的高振幅节奏,上述健康参数也能够恢复正常。这些发现提示,昼夜节律紊乱可逆地诱导着对多种生物学过程的有害影响。

今年6月份,一项国际科学社会合作研究项目得到的“人造光污染图谱”显示,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即使在晚上也被暴露在光照之下。就在上个月,美国医学协会科学和公共卫生委员会(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’s Council on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)也呼吁减少明亮的人工光线,他们的忧虑正是基于大量证据表明——光污染会增加一个人患癌症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