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科研动态

“纳米科技”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(生物医学相关内容节选)

030913558179.jpg

“纳米科技”重点专项将部署7个方面的研究任务:1.纳米科学重大基础问题;2.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;3.纳米表征与标准;4.纳米生物医药;5.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;6.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;7.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。

2016年,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围绕以上主要任务,共立项支持43个研究项目(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10项)。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“十三五”期间有关部署,2017年,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将围绕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;纳米表征与标准;纳米生物医药;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;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;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继续部署项目,拟优先支持28个研究方向(每个方向拟支持1—2个项目)。

3. 纳米医学诊断新方法与纳米药物研制

3.1 病原体的纳米检测及体外诊断新方法

研究内容: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;荧光纳米材料标记检测技术和方法;病原体(如流感病毒)快速检测及感染机制研究。

3.2 纳米技术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

研究内容:发展临床应用的术中分子影像技术,研发针对恶性肿瘤(如胃癌、乳腺癌、肝癌)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纳米材料、分子影像技术与装备。

3.3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体外检测用纳米材料、器件及技术

研究内容:研发针对恶性肿瘤(如肺癌、胰腺癌)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的、可替代活检的临床血液与体液等纳米检测技术和方法,如捕获与分离痕量生物质用的纳米材料、微流控等生物测控器件及技术。

3.4 抗肿瘤新型纳米药物及制备关键技术

研究内容:针对乳腺癌等临床治疗中存在的转移和耐药两大难题,采用肿瘤特异性靶向、调控肿瘤微环境和阻断肿瘤转移信号通路等策略,实现纳米药物抗肿瘤转移和耐药理论的新突破;开展抗肿瘤纳米药物的规模化制备、在线质量控制、制备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等原创性关键技术研究。

3.5 纳米材料类酶效应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

研究内容:设计和构建新型纳米酶并研究其生物效应与原理,发展细胞内氧化-还原微环境检测与调控的新技术和新方法,与纳米生物传感和造血组织成像等技术相结合,研究血液系统重大疾病的关键问题,如白血病的难治性与耐药性等,发展以新型多肽、抗体、适配体等为基础的纳米生物诊疗技术和纳米类酶诊疗技术。

3.6 纳米技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及新型纳米药物

研究内容:针对严重危害健康的恶性肿瘤,特别是肝癌、胰腺癌和乳腺癌等危害性较高、微环境作用明确的肿瘤类型,研究纳米技术在针对肿瘤微环境调控,改善肿瘤恶性表型和提高疗效等方面的机制,结合肿瘤的综合治疗,发展新型纳米药物和药物载体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