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科研动态

Nature关注:“不夜城”下的小鼠,老得快

181358421114.jpg

根据Nature的报道,荷兰莱顿大学神经学家Johanna Meijer带领团队发现,长时间暴露于人造光(artificial light)会加快小鼠的衰老,严重破坏它们的生物钟,并导致一连串健康问题,例如骨质疏松、炎症等。而恢复健康仅仅只需要关掉光源。

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Current Biology》期刊,它意味着,生活在充斥着光照的城市,有可能会增加类似的健康风险。正如Meijer担忧的:我们深谙吸烟的坏处,却常常忽视光污染。

长时间光照:干扰小鼠的生物钟、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

之前已有不少研究暗示过人造光与疾病之间存在关联。流行病学分析发现,轮班工作者患乳腺癌、代谢综合症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相对较大。晚上暴露于明亮的光照环境易引发心血管疾病,且得不到充足的睡眠。

但是,直接证明光污染引发健康问题却不是件易事。 Meijer团队以小鼠为模型,通过在控制生物钟的大脑区域插入电极,记录小鼠神经元的活跃程度。研究人员将受试小鼠放置在24小时灯火通明的培养室里。

受试小鼠依然可以自由活动、可以睡觉。但是进入睡眠状态的小鼠仍然暴露在光照中。这意味着,它们接受的光源远远多于正常小鼠。相比于睁眼,即便闭着眼睛它们依然能够感受到1/7的光源。

数据显示,这些受试小鼠的生物钟变为25.5小时/天,它们大脑神经活跃模式改变,接近于老年化状态。此外,它们的骨密度降低、肌肉强度减弱。

不过神奇的是,但研究人员恢复正常的昼夜节奏,小鼠的神经活跃模式恢复症状,生物钟又回到24小时/天。

181359084236.jpg

光污染问题应当引起重视

6月,一份关于人工光污染的数据报告揭示,世界2/3人口在晚上仍然暴露在光照环境下。这会增加人类患癌症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Richard Stevens表示, Meijer团队采用了一个全新的方法用于研究小鼠的生物钟。但是,他强调,这种研究手段并不适用于人,因为24小时持续光照对于普通生活而言并不现实,它过于极端。接下来的试验应该以“12小时强烈光照、6小时昏暗光照、6小时黑暗”的模式进行。它更接近于我们的生活节奏。

下一步,Meijer团队计划研究光污染如何影响免疫系统。